得益于对新能源战略与技术的提早布局与深度聚焦,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如破竹。各大车企纷纷入局,想要大展拳脚。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,技术仍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,技术之争也难免变得愈发激烈起来。
在华为问界M7发布以后,面对大家对增程式的质疑,余承东直言:“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。”甚至拉上直接的竞争对手抱团,感谢李想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此后,魏牌CEO李瑞峰微博发声:“打铁还需自身硬,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,并称智能DHT是全球更好的新能源技术。甚至还亲提了一辆问界M5,引发网友热议。
无独有偶,增程式技术争议早已有之,早在两年前,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就说过增程式是“最糟糕”的方案,而他也在15日的时候重申:“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一项过渡技术,大众集团不会追求这一点。”
疑问回到所有人心中:业内质疑这么多,为什么有些汽车厂商还要坚持使用增程式?智能DHT技术和增程式技术到底表现如何?究竟谁优谁劣?
打铁还需自身硬 技术才是说话的底气
要解决这些疑问,我们需要回归技术本身去探讨答案。博眼球的营销话术谁都会说,但落地之后还得是硬桥硬马的硬功夫。
增程式混动的工作原理,是通过传统燃油发动机为电机发电,然后通过电机来参与驱动。发动机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,只是为电机发电。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,就由电池来为驱动电机供电。电池电量不足时,发动机启动,带动发电机为动力电池充电,再由电池为电机提供动能。相对来说,多了一道程序,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流失。在馈电状态下由于发动机不参与驱动,单靠串联也有性能不足的担忧。
再来看看智能DHT 技术,魏牌CEO之所以可以自信发声,就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类型中,智能DHT串并联技术被称为是全球领先的高效、高性能混合动力解决方案。它有着高度集成的油电混动DHT系统,其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“全速域&全场景、高效能&高性能”。采用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,可实现EV、串联、并联、能量回收工作模式,能够实现各种驾驶场景下动力与油耗的平衡。
在低速工况下,车辆采用EV驱动模式,内部集成高性能驱动电机保证低速爬坡超大马力,动力响应迅捷,加速平顺。中高速工况时,发动机和电动机混联模式协同,可充分发挥燃油和纯电的双重驱动能力,整车动力性更加出色。高速工况时,发动机、驱动电机并联驱动,提供最佳动力,保证高速路况加速更平稳,动力更强劲,驾驶更安全。
同时,为保证在多种模式下都能实现舒适的驾驶感受,智能DHT串并联技术还可以启动、市区巡航、市郊工况、高速巡航、高速超车等十余种工况进行运行模式的优化,通过双电机的调速使离合器在无滑磨状态下实现发动机的介入,保证各模式切换的动力平顺性。
争论不是抨击 探讨是为了行业技术进步
技术不需多言,它会直观告诉我们所有答案。尽管智能DHT串并联技术的优势一目了然,但其技术壁垒高,需要投入大量研发精力和时间以及雄厚的的品牌实力。而增程式汽车开发周期短,很快就能量产,这对于想要迫切入局的厂商来说,无疑是占领市场的最佳方案。
可新能源技术要发展,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,向高端新能源转型更是大势所趋,固步自封,裹足不前迟早会跌下神坛。一向低调的魏牌CEO李瑞峰选择此时发声,像是这个行业的“吹哨人”,打破了当下沉闷现状。
不断引领技术发展 才能站在金字塔尖
技术是产品的灵魂,是品牌可以武装自己的城池营垒。
科技兴邦,一直以来都是如此,行业、国家要发展,技术就一定要进步。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显著优势,但面对有着百余年技术积淀的美欧,想要与之竞争,必须不断创新,也只有技术实力派才能站稳脚跟收获用户认可。技术远远不是“翻新”、“够用”就好,金字塔尖上笑到最后的一定有硬核技术加持,否则在技术浪潮下,大家必然会求生艰难!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